成都商外接式硬碟報記者 辜波
  餘文龍 新竹售屋攝影報道
  核心提示
  消防難過關
  深藏在一些老舊小區的社區養老院,由於房屋有的本身就是違章搭建,很多甚至沒有產權,消防通道也不褐藻糖膠完善,所以消防驗收往往不過關,導致申請養老機構許可證時困難重重。
  許可證難開
  新出台的《辦法》考慮到了這一點:它在第五章“許可程序”中規定:利用已有房屋改建的,應提供有資質部門出具的房屋安全質量檢測報外接式硬碟告書,環境保護、公安消防部門出具的相關意見或養老機構所在社區提供的相關證明。
  “相關部門出一個指導意見,我們可以對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開展消防培訓,重點防範廚房火災,社區還可以派人巡查消防工作,‘技防’過不了關,我們就靠‘住商不動產人防’嘛。”
  ———晚霞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副主任範方凌
  深藏在一些老舊小區的社區養老院,很難通過消防安全驗收,但正是這些小區,卻最需要養老機構的入駐。
  “開啥子?咋個開?”一社區負責人面對開證明的要求,相當困惑。日前,《四川省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施辦法》正式實施,社會力量要辦養老機構,從此有了參考的依據。
  其中,新的辦法中規定消防驗收可讓社區開證明,但在實際操作中,社區不敢為消防不過關的養老機構開證明,甚至不知道這種從來沒開過的證明寫什麼內容。
  養老院的窘境
  開了18家連鎖
  現在家家都沒證
  幾乎每周末,熊女士的家人都會從華陽趕到猛追灣東街社區的朗力養老服務中心,專門來看望她。61歲的她得了腦萎縮,在這裡她可以得到全托照顧,不管是吃飯還是上廁所、洗澡,都有專人負責。
  熊女士享受的是微型養老機構的服務。這種機構往往扎根在社區,體量不大,能提供的床位也不多,比如該點位只有13張床位。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儘管只入住了12名老人,護工、護士和康復醫生、廚師一樣也不少。
  而老人和他們的家人都不知道的是,這個看上去很正規的養老中心,其實是個“黑戶”,並沒有辦理養老機構許可證。讓人意外的是,該連鎖養老機構在市區內建的其它17家,也面臨同樣的尷尬,“嚴格意義上講都屬於無證經營。”
  去年7月1日,民政部曾重新修訂實施《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今年8月1日起,四川省正式實施。
  《辦法》規定,10張床位以上均可以申請辦理養老機構。《辦法》還強調,在獲得設立許可證前,養老機構不得以任何名義收取費用、收住老年人。《辦法》還規定,實施前設立的養老機構,不符合設立條件的,應當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
  該連鎖機構負責人介紹,去年他們曾緊鑼密鼓地為各個養老機構申辦養老機構許可證,跑遍了武侯區消防、區辦證中心、區民政局等單位。雖然街道辦和社區很支持,但總是卡在消防這一關。
  原來,朗力名下所有點位,均是由所在地街辦提供的社區辦公用房。實際上場地效果並不好,這些房屋有的本身就是違章搭建,很多甚至沒有產權,消防通道也不完善,所以消防驗收往往不過關,導致申請養老機構許可證時困難重重。
  一個現實
  私車亂停
  救護車4次進不來
  成都商報記者近日連續走訪多處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發現情況確實不容樂觀。猛追灣東街社區養老中心地處一座老舊小區,小區內停車位緊張,大大小小的車輛就直接停在通道邊上,普通車輛進出都很困難,更不用說消防車、120急救車。
  站長陳躍平抱怨說,有些車輛停得實在過分,有時候就擋在門口。他們就在車上貼張紙條,請對方下次註意。該中心運營一年多來,出現過4次老人突然發病的情況,急救車進不來,醫護人員只能抬擔架跑進來救人。
  玉沙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德盛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也沒有設立專門的消防通道,只有一條小巷通向站內。小區居民也很擔心,萬一發生意外,“消防車是開不進去的,只能牽管子進去。”
  朗力相關負責人介紹,實際上,這兩年還有很多街辦或社區希望引進他們,並許諾提供場地。但他們往往實地一看,卻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有的點位位置太偏太小,連活動場所都沒有,有的在二樓,老人們上下樓會不方便。兩年來,因為客觀條件受限,他們放棄了至少20多處這樣的點位。
  但在部分社區看來,這已經是他們能夠提供的最好的運營場地了。玉沙路社區的辦公用房和養老服務中心在一起,該社區一名負責人介紹,這裡原址是一所小學,後來空置後改為社區用房,並將部分建築物改造為養老服務中心。
  一個變化
  辦法規定:
  社區可提供證明
  “我們並不能左右消防驗收這塊工作。”朗力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他們而言,重要的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比如在站內增加消防設施,定期做消防演習和培訓,通過各種預防工作提升安全度。儘管運營幾年來,他們並沒有在消防安全上出現任何意外,但申辦證件時還是遇到困難,相關部門看重的仍舊是硬件條件。
  《四川省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施辦法》的實施或許可以迎來一線轉機。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一些社區微型養老機構在申辦許可證時,確實遇到障礙,在消防驗收等方面過不了關。針對這個現狀,只能在政策上進行紓解。新出台的《辦法》就考慮到這一點,它在第五章“許可程序”中規定:利用已有房屋改建的,應提供有資質部門出具的房屋安全質量檢測報告書,環境保護、公安消防部門出具的相關意見或養老機構所在社區提供的相關證明。“這裡面提到的‘社區’二字,就是破解目前辦證難問題的關鍵。”但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相關負責人也強調,按照誰出證明誰負責的原則,社區出了證明後,就要擔起對養老院的職責。
  一種聲音
  社區為難:
  證明什麼?怎麼證明?
  “開啥子?咋個開?”這是晚霞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副主任範方凌向一名社區負責人咨詢社區為養老機構設立開證明時,對方的反問。
  晚霞在成都有40多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大多未獲得設立許可。 《辦法》出台後,他本來以為即使通不過消防驗收,社區開個證明也可以解決。但他咨詢了社區,社區卻不敢開這個證明,讓社區證明什麼呢?沒有一個指導性的證明範本。
  成都商報記者就此詢問了兩個社區的相關工作人員,對方均表示,不能為此開證明,開了證明社區就要負責,而社區還沒有接到有可操作性的文件或通知,怎麼開證明?
  範方凌建議:“相關部門出一個指導意見,我們可以對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開展消防培訓,重點防範廚房火災,社區還可以派人巡查消防工作,‘技防’過不了關,我們就靠‘人防’嘛。”
  編者
  我們為什麼關註社區養老
  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民辦養老院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出現,到今天,雖然民辦養老院的數量大大增加,但民辦養老院的床位空置率也很高,經調查發現,雖然從硬件上說養老院好建,但為老服務的質量卻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些養老院看似豪華,它的設施卻不是老人需要的,而老人想要的照顧卻又得不到,因而,養老服務業急需轉變思維。
  “人人老了都要去住養老院”,這話聽上去是那麼回事,但專家告訴我們,這其實是誤導宣傳。西方的經驗已經證明,90%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更願意居家養老,這最符合老人的實際需求,中國的情形也是這樣。
  在風景優美的地方,我們常常看到建有養老院。但專家說,從方便程度來說,養老院應該建在社區,與老人的生活環境沒有分隔,而老人一旦遠離了他熟悉的生活環境,到離家很遠的養老院,會很快陷入孤獨、絕望,死亡率反而升高;同時,康復中心也應該建在社區,就近方便是養老的根本。因而,通過專業養老院的中心作用,提供專業的長期照護服務輻射到社區,使居家養老也得到了專業服務,使老年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立足於社區健康發展起來。
  在這種大背景下,在我國,如何解決社區硬件與養老院要件存在的天然矛盾,一個文件出台後如何變成真正的執行力,將考驗地方政府的執政智慧。  (原標題:社區養老院 “路”還有點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q26fqdpu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